接觸角是指液滴在固體表面上形成的角度,通常定義為液-氣界面與固-液界面之間的夾角。該角度的大小反映了固體表面的潤濕性能——接觸角越大,表面越疏水;接觸角越小,則表明表面親水性強。通過測量接觸角,研究人員可以評估材料的表面能、清潔度以及涂層質量等關鍵參數。
標準型接觸角測定儀一般采用靜態或動態測量方法。靜態法主要通過攝像系統捕捉液滴形態,并利用圖像處理軟件計算接觸角;動態法則包括前進角和后退角測量,用于研究表面的非均勻性和動態潤濕行為。這些技術手段使得測定結果更加準確。

一、準備工作:從環境到樣品
1、確保實驗室環境適合進行接觸角測量。理想的環境應具有恒定的溫度和濕度水平,因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液滴的行為和固體表面的狀態。此外,清潔度也是關鍵的因素。實驗臺面以及儀器本身都應保持干凈無塵,避免可能干擾測量過程的雜質。
2、選擇合適的樣品同樣重要。樣品表面應當平整光滑,并且根據實驗目的進行預處理(如清洗或涂覆)。對于多孔或不規則形狀的樣品,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。
二、操作步驟
1、校準儀器:在開始測量之前,務必對標準型接觸角測定儀進行校準。這通常包括調整相機焦距、設置光源強度以及確認測量平臺的水平度等。校準不僅能夠提高測量精度,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。
2、放置樣品:將準備好的樣品平穩地放置在測量平臺上,并確保其固定不動。對于某些應用,可能還需要使用夾具或其他輔助工具來穩定樣品位置。
3、滴加液滴:使用微量注射器準確滴加適量的液滴到樣品表面上。滴液量的選擇需考慮液滴大小與所測接觸角的關系。一般而言,較小的液滴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測量結果,但過小可能導致測量誤差增大。
4、拍攝圖像并分析:通過攝像系統捕捉液滴形態的瞬間。現代型號通常配備有自動識別和計算功能,可直接提供接觸角數值。不過,手動檢查這些數據仍然是必要的,以確保沒有因圖像質量問題而導致的誤判。
5、重復實驗:為了得到可靠的結果,每個樣品至少需要進行三次獨立的測量,并取平均值作為結果。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偶然誤差的影響。